佛珠有二百多顆嗎
佛珠在佛教中是一種重要的修行工具,常見于念經(jīng)、誦咒等場合。而關(guān)于佛珠有二百多顆的說法,或許對很多人來說并不陌生。但這個說法是否正確呢?我們來一起探討一下。
源起
據(jù)傳,相傳唐代高僧道宣禪師曾制作了一串108顆佛珠,名為“大明長命佛咒”,專門用于念誦長壽祈愿之用。后來這串佛珠被傳至日本淨土宗創(chuàng)始人親鸞手中,并開始廣泛傳播。而在日本,由于語言發(fā)音的差異,將“108”讀成“hyaku-hachi-jū”(也就是“一百八十”),加上日語中數(shù)字“ひゃく”(百)和“はちじゅう”(八十)都有著較強的諧音效果,因此便形成了以180或181顆珠子為標準的習慣。
真相
那么,“佛珠有二百多顆”的說法從何而來呢?其實這個說法并沒有明確的來源。有些人可能是因為佛珠串數(shù)目超過108而引發(fā)了誤解,也有的可能只是出于好玩、添油加醋等原因編造出來的。
然而,在佛教中,佛珠的數(shù)量還真有一些特定之處。比如,藏傳佛教中流行著“百八式念珠”,即每串念珠共計108顆,其中前101顆代表諸天、神龍、縛魔尊、四大天王、天女等眾生,最后7顆代表七個煩惱(貪嗔癡慢疑惑怨)。除此之外,還有以27顆或21顆為一串的佛珠形式。但總體來說,并沒有規(guī)定必須要二百多顆才算是合格的佛珠。
結(jié)語
綜上所述,“佛珠有二百多顆”的說法實際上是無根據(jù)的。在選擇佛珠時,我們應(yīng)該以修行需要和自身喜好為主要考慮因素,并不必拘泥于數(shù)量上。畢竟,修行本身就是一種心靈上的追求和改變,而不僅僅是形式上的功夫。
標簽: